close

最近聽了伊能靜在Ted的演講〈Be true to yourself〉,還有鄧惠文醫師的廣播,再加上偶然造訪了巴黎聖Ambroise教堂,認識了1996年阿爾及利亞的堤比鄰(Tibhirine)修士綁架案。我學到了很重要的一課,那就是你所認為的好人、壞人、好父母、好老師,或是任何領域裡的某個模範並不是只有一種樣子,而且某些樣子可能還與你的價值觀完全對立,讓你不能認同。大部分的人不免都會以世俗的刻板印象來想像自己該成為怎麼樣的人,但是如果拋下外在的一切煩擾,還給自己徹底的自由,這時候的你想做什麼?想變成什麼模樣呢?

那些勇於「成為自己」的人裏頭,甚至有一輩子都未曾受到公眾認同的,這種孤獨、抗爭,要有多堅強的意志才能貫徹始終啊!伊能靜在演講中也分享了婚變給她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她說那時她每天早上醒來看著報紙評論就像是被人甩了一巴掌又一巴掌,質問她:「你是不是就是這種女人?你是不是就是這種女人?」就這樣甩了三千下後,原本還為自己辯白的她也低頭了。她去看了心理醫生。後來她到印度上課尋找自我,老師問她:你想要一個擁有什麼特質的自己,那就成為這個特質本身,而不是為其行動的載體。

你想成為什麼樣特質的人呢?成為它的化身吧!把不需要的東西丟掉,簡化你的人生。你只需要一個渴望,帶領你通往成為自己的路上。

& 成為愛、智慧、勇氣的本身

-----------------------------------------------------------------

& 現代人生活的壓力與焦慮,往往來自於自己與他人間產生的切割感。想著我為別人做了什麼,別人又為了我做了什麼,哪個人比較美,自己又有那些不完美,如果總是以個體的角度把每個人切割開來,不停地比較,就容易失去與他人內心共感的能力。外表和智識的比較就像強大的我執,無法帶給任何人幸福。如果心不能改變就只能一直活在這種恐懼和焦慮中。因此教宗說,當他感覺有壓力的時候,他就會去想想別人,他說:保持慈悲的習慣。你不一定是美麗本身,但是你可以跟美麗有所連結。

-----------------------------------------------------------------

很喜歡巴黎聖Ambroise教堂,乾淨優美的內部給人的感覺很舒服,下午四點多,諾大的聖殿裡寥寥數人,充滿了寧靜安詳的氣氛。

IMG_7486.JPG

巴黎聖Ambroise教堂很棒的地方是:它在每個聖人的祈禱小聖堂旁都會張貼這個聖人的生平事蹟,因此你不會走馬看花,可以趁機豐富一下對天主教的認識。

下面這幅畫便是畫著被綁架的堤比鄰(Tibhirine)修士,看起來彷彿是20世紀的最後的晚餐。

IMG_749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涵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